止损—控制一切风险

2012-10-11 07:32:38    来源:    作者:

    投机交易与赌博根本的区别在于投机交易是一种以控制风险为核心内容的财富游戏。而赌博的风险是开放的。

投机交易的风险控制通常包括二部分内容:交易风险控制和资金管理。

投机交易通常是基于这样一种理念:发现了一个机会,同时也看到了风险。如何冒尽可能小的风险,去获得这个大的机会?

风险控制是一切投机交易的基本前提,只有在风险得到控制的前提下,投机交易才得以成立,否则交易只能取消。

交易风险是投机交易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的主要风险对象,包括交易者自身的交易技能和心理反应带来的交易风险;交易中没有及时止损造成的风险;市场本身存在的系统风险,以及一切不可预测的、可能使交易失控的风险。

在所有控制交易风险的方法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止损。

止损就是在交易过程中,交易者只接受预先设定好的,可接受的损失,一旦损失到达预定目标,必须立刻平仓离场。

止损通常有二层含义,一是防止交易失控,使损失扩大;二是防止到手的赢利丢失,保护利润。

我们通过两个寓言来说明止损的含义。

鳄鱼原则

这是一个流传很广的关于止损的寓言:

据说当鳄鱼咬住猎物的时候,猎物越是试图挣扎,鳄鱼就会咬得越紧,并且咬得越多。假如一只鳄鱼咬住了一个人的脚,如果这个人试图用手臂帮助脚挣脱,那么鳄鱼的嘴巴就会同时咬住他的脚与手臂。猎物越挣扎,就陷得越深,直至丧命。

所以,万一有人被鳄鱼咬住脚,请务必记住:这时惟一的生存机会便是牺牲一只脚!

用在交易中这项原则就是:当交易者知道自己犯了错误时,应立即了结出场!不可再找任何的借口和理由,或者有所期待而继续留在场内。这时惟一正确的做法就是赶紧平仓离场!

以上这个寓言生动地说明了止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止损是投机交易最最重要的核心概念。

永恒的波动性和不可预测性是金融和证券交易市场最基本的特征,也是投机交易风险产生的根源,这是一个任何人都不可改变的既定事实。正因为如此,在投机交易中永远没有确定性可言,所有的分析和预测得到的仅仅是一种可能性,而根据这种可能性进行的投机交易自然也是不确定的。不确定的行为必然存在风险,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风险,以避免风险扩大,从而达到防范风险的作用。止损原则就是最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

在专业投机交易者眼里,止损远比盈利重要,因为任何时候保本都是第一位的,盈利是第二位的。止损的核心思想在于不让亏损持续扩大,以避免资金风险的放大。

然而尽管止损如此重要,在实际交易过程中,还是有许多短线交易者在设置了止损的情况下却不去没有执行它。在交易市场中,由于交易者没有止损,或者不执行止损而被扫地出门的悲剧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止损为何如此艰难?究其原因,无非就是由于交易者的贪婪或恐惧。对没有完全摆脱贪婪和恐惧这两个心魔的交易者来说,要他们执行止损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每次止损都是对他们人性弱点的极大挑战和考验。一个人要战胜自己确实太困难了。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现象,专业投机交易者一般采用机械交易的方法强制止损,因为大家知道,要克服人性的弱点有时是很困难的,与其自己受煎熬还不如将决定交给机械交易系统去做。

难怪老子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战胜别人是因为有力量,而能够克服自己的弱点才是真正的坚强。

捉火鸡的故事

从前有个人布置了一个捉火鸡的陷阱,他在一个大箱子的里面和外面撒了些玉米,大箱子有一道门,门上系了一根绳子,他抓着绳子的另一端躲在远处,只要等到火鸡进入箱子,他就拉扯绳子,把门关上。

一天,有12只火鸡进入箱子里,他刚想拉扯绳子,不巧1只火鸡溜了出来,他想等箱子里有12只火鸡后,就立刻关上门;然而就在他等那只跑出来的火鸡再进去的时候,又有2只火鸡跑出来了;于是他想,等箱子里再有11只火鸡的时候就拉绳子;可是在他等待的时候,又有3只火鸡溜出来了……最后,箱子里1只火鸡也没剩下。

每当我把这个寓言讲给朋友们听的时候,大家都“嘿、嘿”地不好意思地傻笑。于是我知道这种情况几乎所有做交易的人都曾经遇到过,包括一些职业操盘手。

这个寓言生动地告诉我们及时止损、保护赢利的重要性。现实中的许多交易者往往既不知道止损,也不懂得止赢。当交易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情况开始恶化的时候,依然紧抱着虚无飘渺的幻想,不做客观的分析和判断,以赌徒的心态,盲目坚守,以至于持续深陷,直到无法挽回的地步。这种情况在股市中非常普遍,记得中石油回归A股,国内无数投资者高位被套,当时网络上流传着一首歌,歌名叫做“死都不卖”。股票被套可能还会有反弹解套的机会,可是在商品期货以及金融、外汇市场,入场后一旦趋势走反,就不是“死都不卖”的问题了,而是“不卖就死”。

除非是做股票的长期投资,投资者可以对市场行情置之不理。如果是做短线交易,交易者必须要有止损的观念和手段,否则必输无疑。是否严格止损,这是职业交易员和业余交易者最大的区别之一。

本文标签: